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压舱石和定星盘作用,井研县围绕依法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这一时代课题,凝聚法治合力、夯实法治基础、聚焦法治惠民,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护航乡村振兴。
一、凝聚法治合力,当好乡村振兴“护航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借助2019年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在一镇一街道配备主抓政法工作的专职政法委员,由镇(街道)政法委员担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本地政法工作。出台《井研县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每个镇(街道)选派1名四级调研员担任规划建设督导员,明确1名分管规划建设工作的副镇长和1名负责本地区规划的规划员,确保乡村振兴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改善有人指导、有人管、有人具体抓。二是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县司法局、镇(街道)职责,坚持双重管理、以县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重新定位司法所、派出所、镇(街道)综治中心交叉的职能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有序。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坚持“党建引领、法建随行”工作思路,抓好政治讲堂、关爱食堂、名人殿堂、绿秀水堂“四堂”和“心连心”关爱室、电商室、服务室、医疗室“四室”建设。结合高校、党校、夜校“三校”培训方式,开设法治政府专题课程,常态化开展讲习活动,培养干部法治思维。创新开展法治督察工作,以督察促规范,强化乡村依法行政。
二、夯实法治基础,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是深挖乡村法治文化。以“文化挖掘+阵地打造”为抓手,精心创作“法律七进”系列117幅农民画。通过编印《画说·法治井研》系列读物,打造农民画展厅,制作普法宣传产品,组织法治文艺作品展,举办为民“送礼”活动,为群众送上集法治用品、文艺、文化、知识礼包于一体的“法治盛宴”,“让处处见法治、法治在身边”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二是创新普法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双向推动模式,用好四川法制网、“法治井研”微信公众号、“井研司法”微博账号等新媒体普法媒介,打造“互动体验式”以案说法“升级版”,打造“双线运作、同步推进”的法治文化阵地,广泛传播法治正能量,推动乡村法治文化盛行,法治理念沁入人心。三是树立乡村法治标杆。印发《井研县基层法治示范创建规划方案(2018-2020年)》《中共井研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创新开展新时代法治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建立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全域覆盖、动态管理、检查评估长效机制,成功创建县级以上“法治示范乡镇”17个、“依法治村(社区)示范村(社区)”176个。
三、聚焦法治惠民,绘制乡村振兴“同心圆”
一是优化基层法律服务平台。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统领,搭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成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67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形成实体、网络和热线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在农村设法律援助联系点,每村确定1名法律援助联络员。二是关注百姓法律需要。重点做好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民工、失地农民、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现应援尽援。开展公证服务“进村入户”,变“坐诊式”服务为“出诊式”服务,积极引导村集体组织、村民依法维权,促进“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良序逐步形成。三是推进“三治融合”建设。大力实施镇(街道)“六个一”、村(社区)“八个一”双基工程,夯实乡村依法治理基层基础。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坚持小纠纷“随手调”、一般纠纷“三三调解”和疑难复杂纠纷“三色预警”工作机制,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矛盾纠纷排查。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完善群众议事、社区听证、民情恳谈等自治机制。建立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组建8800余人的“红袖标”综治巡逻队伍,常态化开展义务巡防,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