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
绵阳
|
德阳
|
南充
|
乐山
|
宜宾
|
泸州
|
自贡
|
内江
|
广元
|
遂宁
|
广安
|
达州
|
眉山
|
资阳
|
雅安
|
巴中
|
攀枝花
|
凉山
甘孜
|
阿坝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人物专访>新闻详情
营山变“银山” 发展产业扶贫推动农民增收
2020-06-27 21:10:21 来源:本站 编辑:张潇潇

——记南充市营山县农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绿水镇锁口村黎虎

2004年至2020年间,中共中央连续17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各部委也相继出台系列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和文件。

在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各级政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顾大局、识大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和创业者。同时也留下许多让人激情振奋和心酸动容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走访的主人翁就是其中的一个。

 

初见,黎虎与花果林

记者从成都到营山县城,行驶50分钟乡村路,在绿水镇锁口村村委会后山的果林里见到了正在巡视水果园的黎虎。

记者在林区现场看到,这是一个四季阶梯平台果园,果树间距能容下放一张餐桌。这是黎虎规划中的“康养特色花果林”。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果树下用餐、休闲、观花、采吃水果,黎虎告诉记者,樱桃基本采摘完了,下周可以开始吃桃子,7月可以吃李子,11月吃柠檬,说话间黎虎摘下几个桃子递给我们“你们尝尝,这里的所有水果都不用农药的!”黎虎一直一边地忙活,一边和记者聊着。

    

忆苦,黎虎的一路艰辛

农村出生的黎虎20岁不到就南下进厂找到一份不错工作。然而,他不甘平庸,不到3个月就离厂,摆地摊卖百货、卖蔬菜,收入颇丰,很快就挣得南下的第一桶金。

1995年,为了爱情,小有成就的黎虎与妻子回重庆安家后再次进厂,一干就是八年多。黎虎从一个普通职员一步一步地干到年薪超10万的高管。

2003年,就在农村进城发展的大潮中,黎虎却做出一个相反的决定:他放弃了大都市的职位与高薪,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多年的积攒,回到偏僻而落后家乡——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开始一边学习农业技术和国家三农政策,一边寻找适合农村创业的机会。

可是,黎虎这次返乡并没有之前那么顺利。

2005年,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让黎虎突发灵感,开始学习药材种植技术,准备承包本村的荒山荒地种植中药材,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项目刚开始,就面临一大堆问题:中药材的种植除了对土壤和技术要求高以外,还要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资金问题让黎虎焦头烂额,这是黎虎返乡创业的第一次挫折。

黎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论证并调整了项目,改为种植运营成本较低的水果。但是,当黎虎准备好树种、肥料、技术人员等条件时,突如其来的变故再一次压得黎虎喘不过气。村民受到误导,临时改变主意,不愿出租荒山荒地给黎虎了。

面临可能倾家荡产的危机,黎虎寝食难安。他不分日夜,挨家挨户的沟通,让利给村民,尽量满足村民们提出的要求。除了支付相应的租金,鼓励村民来果园上班挣工资增加收入,并且还免费为每户修通道路、安装天然气。

黎虎的合伙人张台春告诉记者:“那几天下来,他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憔悴不堪,看着就让人心酸。问题基本解决后,他一刻也没有休息,带着我们一起栽植水果树苗,一干又是数十天!”

 

思甜,多元化生态发展

记者随黎虎来到另一处圈围的“基地”,刚进大门,就被数百只鸡包围了。

“去年感觉果树下的空地挺浪费的,不如养点‘跑山鸡’,既能利用闲置空间,吃上营养、安全放心的鸡肉,同时,鸡粪还可以给果树提供天然养分。鸡可以吃树上掉下来坏果子、果虫、野菜、野果等我们也会适当投喂自己种的小麦、玉米等。口渴了,它们会自己到小河沟边喝山岩石缝里流出的‘矿泉水’。我又在空地挖些坑,母鸡会自己进坑里下蛋。现在,我们的跑山鸡备受欢迎,供不应求!”黎虎介绍着,脸上流露出得意的笑容。“目前有1000只跑山鸡,最多时养了近两万只!”

 

口碑,走出去,引进来

走出基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微笑着向记者招手,正是锁口村的老支书吴显宝。说到黎虎,老支书赞不绝口:“好人呀!免费培训村民种植技术、免费给村民修路、村民能拿土地承包费,还可以在果林里干活挣钱……”

据黎虎介绍:为了打造这个农业项目,他多年积攒早已经花光,还在亲戚朋友处借了不少。500亩“水果产业”还有一些配套设施需要完善和规范;“养殖产业”场地可以容纳40000只跑山鸡或其他敞养家禽,容量远未饱和;“四季赏花采果农家乐”也需要资金来打造完善。

走到500亩果林的土路上,黎虎脸色一沉:“这条产业路是我眼下最大的心病!不下雨还好点,一下雨走上去就成烂泥巴,巡查果林举步维艰!我们也向政府求助过多次,他们也有难处,我想向社会投资者敞开大门,引入新鲜的血液,把这个‘生态循环产业链’完成!

营山县绿水镇党委书记邓刚介绍:“镇上加大项目资金投入,申报。作为民盟的帮扶基地,民盟也在积极投入资金和技术,把锁口村打造成文旅,商旅乡村振兴样板村。”

据了解,营山县共建成花椒基地7.5万亩,其中集中连片5万亩、脱贫奔康产业园2.5万亩。这些基地的建设,均离不开各村党支部的牵头和返乡创业者的积极参与,每年产生的土地流转费就在1500万元以上,创造劳务收入超过3750万元。

营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蹇建生介绍,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营山县充分挖掘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资源,着力在人才培育、引导、引进上下功夫,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上持续用力,坚持培养一批新型农民,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一个好人、一个好项目、在一个好的政策,在“金扁担故事”和“六保目标”的引领下,黎虎心怀乡村振兴,带领乡民一起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不再是“梦”!

(曾胜)


Copyright © 2019 - 2029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法制在线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14630号-1

网站技术支持:四川法制在线 栏目热线: 028-8676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