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法院协兴法庭位于小平故里协兴镇,现有7名女干警,含2名员额法官,有“女子法庭”之称,是专业化的家事审判法庭。协兴法庭始终坚持以“家、和、德、法”为工作中心,不断探索家事纠纷解决之道,通过建设以“和”为本的家事环境,创新以“联”为重的工作机制,弘扬以“治”为要的法治精神,倾力维护群众家庭和谐,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
(“女子法庭”干警合照)
以“和”为本,推进家事法庭基础建设
组建倡“和”的团队。自2004年开始,以主要审理婚姻家事纠纷为主的女子特色法庭模式运行。近年来,协兴法庭聚焦更高水平的法治广安建设,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创新,联合多个机关团体工作人员、村居委等基层组织干部、心理咨询师等共同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家事纠纷调处队伍。
(联合区妇联调解涉家暴案件)
创建促“和”的环境。以家事法庭建设为中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情感宣泄室,引导当事人合理有效宣泄;建立高标准科技法庭和会客厅式审判法庭,促进沟通交流;设立反家暴庇护中心和情感修复中心,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提供紧急庇护的居所,对需要情感修复的当事人提供清幽雅致的交流环境。
形成育“和”的文化。始终坚持“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注重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始终坚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思想导向,引导和熏陶人们树立“重家教、传家风、立家道”的美好品德。以协兴法庭真实案件为原型拍摄的法治微电影《家安广安》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百优微电影奖”。协兴法庭干警用赤诚之心化纠纷,用阳光之手解心结,被群众亲切誉为“妇女儿童的晴雨伞,和谐家庭的搭桥人”。
以“联”为重,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机制
多方参与,建立婚姻家庭纠纷“2+2+1”联动工作法。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探索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二分类创新理念、二阶段协同发力、一张网全面服务”的“2+2+1”联动工作法,获评了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优秀创新项目。
(赡养案上门立案)
深化对接,构建诉源治理“五层递进”化解工作法。以“剥洋葱”的思维,在诉源治理、多元共治上发力,探索建立了诉源治理、多元化解、诉前调解、司法调解、诉讼裁判的“五层递进”化解工作法,对家事纠纷化解实行“漏斗式”过滤、阶梯式推进、分流式化解,取得了案件受理量大幅下降、审理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的良好效果,并在全省法院推广。
联动推进,明确促进家庭教育“1234”工作思路。为建立健全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协兴法庭联合公安、妇联、教育、司法行政、关工委等部门,共同成立了广安区“青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并探索确定了“一站二类三分四访”的“1234”工作思路,以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成立“青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联合开展家庭教育)
以“治”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打造基地形象塑法。积极拓展和延伸司法职能,重点打造“家事教育文化展厅”等法治宣教设施,成功创建“四川省法治教育基地”、广安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教育基地、广安区示范家长学校、广安区示范妇女之家,通过婚姻家庭观念教育、典型案例宣传,促进家庭责任唤醒,助推亲情弥补修复。
(模拟法庭)
因地制宜定制普法。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根据辖区各学校、各年级学生、各社区群众的不同法治需求,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创新举办沉浸式、体验式普法主题活动,切实提升法治教育感染力、渗透力和转化力。近一年,开展送法进校园、进乡镇、进村社、专题法治讲座等主题活动17次,充分满足群众多元法治需求。
情景模拟以案释法。组织干警深入校园讲授法治课,举行“法庭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零距离接触庭审,指导开展模拟法庭,着重以校园欺凌、青少年犯罪等案例,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守法律底线。一年来,针对性举行“法庭开放日”、模拟法庭、云端课堂等活动5次。
(“法庭开放日”活动)
(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