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自参加工作开始,13年来,我一直扎根于乡村,从村官到“第一书记”,再到基层法庭庭长,回忆过往点滴,深感基层一线工作的平凡与艰辛。岁月无言,我已和乡村结下了半生情缘,半生相随化作心中热爱,并逐渐变成执念。我希望能做些什么,为这乡村振兴建设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既来之,则安之——脚踏实地走村入户
来都来了,好好干,为家乡做贡献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2009年9月,刚大学毕业的我通过了全省大学生村官遴选回到生我养我的乡村并担任了村主任助理一职,开始了我四年的现代版“知青”路。
相比于城市的繁华,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热闹的街道,只有低矮的房屋和泥泞的农家小路。当我心怀赤诚,想着在家乡干出一番天地时,却遭到了父老乡亲们的质疑,他们一度不理解一个大学生不好好待在城里上班,回到村上干什么?面对大家的不支持,我曾犹豫过、彷徨过,所幸村支书对我的殷切教导与鼓励,让我深刻体会到“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我也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大家对我的看法。 于是,我拿出十足的干劲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做好矛盾化解、低保评定、环境整治、农业保险等日常性事务工作,主动申请和村书记等领导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将每家每户的情况详细地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就这样日复一日,哪家在什么地方,哪家情况比较困难,我都一一地记在了脑中。村民们也逐渐知道村里来了个年轻的“涂主任”,平时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都喜欢跟我讲,我也把村民们的诉求全部收集起来,每次开会跟村里的几名干部进行讨论,想办法挨个化解落实,最终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解民忧,纾民困——全心全意助农脱贫
有了之前村官的工作经历后,我深知直面群众的重要性,要“弯得下腰”融入群众的生活,要“用心贴近”群众,问计于民、问政于民......
2016年11月,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组织的安排,我来到武胜县原新学乡团结村担任起了“第一书记”。在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浪潮中,我亲眼见证了团结村的脱贫之路。
作为“第一书记”,如何做好团结村的脱贫工作及长久发展是我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具体党建工作中,我第一时间向党员干部传达上级有关脱贫攻坚的会议文件精神,以党支部牵头,认真落实好党员示范工程,并组织群众开展农民夜校,做好五帮四包和1+N走访活动。在贫困户脱贫方面,我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为贫困户申请低保、购买生活物资、争取危改房资金等。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积极帮助贫困户精神脱贫,我坚持每个月走访群众,与群众交流谈心,宣讲政策,做思想引导工作,让贫困户从“等、靠、要”转变成“我要脱贫”的思想。在团结村脱贫方面,我积极主动向上争取项目,协调群众矛盾纠纷,三年内顺利完成了团结村公路硬化3.7公里,新建垃圾池8口,新建公共服务中心300㎡等项目。通过易地搬迁、危房改造、贫困户产业经济发展等措施,让团结村的贫困户顺利脱贫。在团结村产业发展方面,我主动作为,运用自己在法院的工作经验,主动协调干群关系、群众与群众关系,带领团结村发展晚熟柑橘产业约1800亩,发展分布式光伏产业17.83千瓦,为集体经济创收70000余元,彻底解决了团结村的“空壳”现象。
心若在,路就在——真心实意为民服务
我坚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
2019年7月,我从扶贫一线回归到了法院审判工作岗位上。相比之前两次乡村经历而言,担任飞龙法庭庭长所面临的群众更多,情况更为复杂。但我从未想过退缩,而是主动担当,迎难而上。
在方便群众诉讼方面,我运用巴蜀云庭审系统远程视频审判50余次,成功调解跨国离婚案与被告在监狱服刑等特殊案件。我多次使用电话、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向当事人送达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1000余人次,积极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和跨区域立案200余人次。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的诉讼,更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时刻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融入基层治理方面,我主动与辖区乡镇党委、政府对接联系,协调土地流转纠纷和其他纠纷11次,汇报工作开展情况20余次。在法治宣传方面,我以法官工作室为依托,在辖区旅游园区内接待群众30余人次,解答群众网络贷、电信诈骗等问题60余个,开展送法进校园、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活动20余次,巡回审理案件9件。
青春是华丽的篇章,承载着生活的朴实;青春是不朽的木乃伊,散发着生气和香味。没有被泪水浸泡过的青春是不完整的青春,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的青春是不完美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只此一次,我愿将这美好的年华奉献于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武胜法院 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