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2日起,网络爆料成都一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霉变食物,多名家长到学校维权被警方喷辣椒水并被采取强制措施。自媒体平台中,发霉食物图片和警民对峙视频广泛扩散,令事件迅速发酵,引发舆论风暴。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川省、成都市以及事发所在地温江区相关政府部门反映迅速,及时介入调查,令舆情回缓。之后,媒体持续关注事件背后的利益链,第一批食品检测结果公布后令事件热度持续。17日,成都市联合调查组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公布了调查情况、证据及视频材料,证实系有人蓄意造假,舆情反转再度引发舆论讨论。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通过梳理舆情经过,总结官方舆情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为政法机关舆情处置提供参考。
【舆情事件】
第一阶段:网络爆料期
家长微博爆料食品问题 舆情快速升温
3月12日下午5时,多名家长发微博称,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的食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食物有发霉过期的迹象。13日凌晨,“@羊啊羊888”等网民在微博中发帖称,学生家长深夜讨说法,微博配发图片显示,百余名家长围堵在学校食堂库房门口,多名警务人员维持秩序,部分家长情绪激动,双方陷入僵持。相关微博转评量达千次,迅速引发网络关注。
3月13日3时许,该学校所在地温江区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金温江”首次发布通报,承认部分学生家长反映食品问题的事件,并称“区市场监管局已对食品原料封存并送检。区教育局负责对学生家长的诉求进行收集和回复。区公安分局已对学校及食堂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7时41分,“@金温江”发布第二次通报,再次强调了相关部门已到校监督,并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立即终止与原食品供应商的合作”。
3月13日10时左右,“@头条新闻”“@时间视频”“@凤凰网财经”等转载一段疑似学生家长发布的视频,内容显示家长深夜聚集学校讨说法,食堂操作间内脏乱不堪,部分冷排骨长满黑点、毛肚发霉、鸡腿变色等。这些霉变食物照片被截图并迅速在网络传播,图片极具视觉冲击力,令舆情快速升温。同时,中国广播网、环球网、成都新闻网等媒体相继推送相关新闻,引起全国性舆论的关注。
第二阶段:调查回应期
1. 网曝警方“维稳”震动舆论 官方持续回应
3月13日中午,有网民在微博、豆瓣等网站发布现场视频爆料称,“警察向讨说法的家长喷辣椒水,有部分讨说法的家长被警察抓走了!”根据网传视频显示,多位家长双眼发红,蹲在路边用矿泉水清洗眼睛,有警察拿着盾牌与家长发生争执。还有网民发帖称,时值两会期间,政府不断采取“维稳”措施。此外,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广泛流传疑似家长与警察对峙、冲突的视频,令网民普遍同情家长遭遇,促使大量网民开始关注此事,并追问事件的来龙去脉。“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家长因孩子长期拉肚子、卧底学校食堂一个月拍摄图片”“学生家长维权导致跳楼身亡”等消息也冲击着网民心理底线。还有网民对该学校进行起底,指出该校刚被评为“四川省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不久前还被区市场监管局带领其他学校组织参观学习等,也引起不少网民对该校食堂的“示范作用”进行调侃。当日,舆情热度急速攀升至峰值。
当日,“@金温江”分别在11时41分、14时32分、22时24分发布三篇通报,称区公安分局正在对8名责任人开展深入调查;区卫健局组织医生现场咨询,对身体出现异常的学生安排体检;涉事学校重新确定食品供应商。同时,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也派出工作组,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置。
2. 高层部门相继回应 舆情呈现降温迹象
据中新社报道,13日下午,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专题会,听取前期工作情况汇报,传达四川省委省政府等批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并要求从七个方面入手对该案一查到底、依法依规、严惩不贷。13日晚19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要求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开展调查,依法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学校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广大学生饮食安全。
13日晚22时51分,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温江”发布消息称,因维权家长实施堵路行为,部分人员阻挠民警执法,对民警进行殴打辱骂。经多次警告无效,民警依法强制带离12名人员,并最低限度使用了催泪喷射器。目前,12人员已经释放。该通报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一定程度上扭转舆论对警方“维稳”行为的质疑。
3月14日10时许,微信公众号“成都发布”刊发文章《这些谣言信不得!》,盘点了警民冲突、家长跳楼、家长卧底等流传甚广的六大谣言。随后,中国网、凤凰网、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转载,对遏制网络谣言起到决定性作用。相关部门回应后,公众讨论逐步回归食品安全本身,舆情呈现降温迹象。
第三阶段:舆情持续期
1. 媒体起底背后利益链条 网民呼吁彻查
3月14日,多家媒体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承包商背后利益链进行关注。报道指出,该学校食堂的承包商是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目前仅成立4年,服务学校30余所,涉及学生20余万人。《中国经营报》报道称,德羽集团长期与“校长之家”联合承办四川省教育领域的各种会议、活动,这种模式与长春长生通过赞助各地疾控中心的会议相同,借此获得人脉关系。
对此,不少网民呼吁彻查是否存在供应商与相关部门上下勾结、共同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还有网民建议当地对食品安全监管失守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严厉问责。此外,也有网民进行深入“扒皮”,比如网传成都市温江区副区长在学校现场佩戴劳力士的手表,食堂负责人随身背着名包,均被网民扒出并在微博、朋友圈传播,更加增强了网络舆论对事件涉及贪腐的想象。
2. 官方检测结果出炉 再度引发网民怀疑
3月15日8时55分,“@金温江”发布第六次通报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36名自述身体不适的学生接受检查诊断后,未发现与食源性疾病有关的异常指标。同日15时21分,“@温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发布了第一批食品检测结果的通报。检验报告显示,所测样品所检项目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15时34分,温江区委组织部官微“@温江党建”通报称,温江区教育局局长黄晓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勇登停职检查。
但是,相关通报结果引起部分网民质疑,舆情小幅度升温。有网民认为,此事件的焦点为“食物发霉”,而检测报告中的铅和添加剂等检测项目均为无关检测,质问“为何不给腐烂的食物做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检测”。澎湃新闻评论文章也表示,“如此检测,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都有避重就轻、环顾左右而言他的嫌疑”。在不满情绪下,网络谣言再次出现。3月16日,一条关于“成都七中实验校正在开新闻发布会,参会家长都是假家长”的消息大量传播。“@金温江”17日辟谣称,经核实为不实消息。
第四阶段:舆情反转期
官方详述经过 事件反转致舆情二次升温
3月17日10时30分,成都市联合调查组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详细公布了调查的数据和结果,并进行说明解释。官方还发布了两段视频显示,网传骇人的问题食品照片、视频均是人为制造摆拍,目前有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调查。此调查结果立即被多家媒体报道,引发网民热议。人民网评论文章称,“这些信息和案例,虽然晚到了一点时间,但却是真相大白的定音鼓”。
3月18日晚19时57分,“@温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发布第二批食材检测结果。《环球时报》等媒体跟进报道,并揭露了事件中的数个谣言。调查结果公布后,虽然仍有部分网民对整个事件的调查结果持怀疑态度,但多数网民理性接受了调查结论,舆情热度降温明显。
截至3月21日12时,相关新闻报道8700余篇,微博35.9万条,微信文章1万余篇,新浪微博话题“#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等阅读量超过4.3亿次,讨论量超过14.8万条。
【舆论观察】
在网络曝光后和官方结论出来之前,网民和媒体对此事投以极高的关注和讨论热情,对事件真相进行挖掘和追问,对官方处置工作进行评判,并关联同类事件,反思如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关注学生食品安全问题 呼吁严惩违法行为
该事件曝光之后,不少网民呼吁严惩涉事人员,体现法律公正性。微博大V“@江湖碎事”称,法律不强硬,就是对公平正义的亵渎,就是对违法犯罪的纵容。食药品安全一次次挑战民众的极限,低廉的犯罪成本不足以震慑犯罪,应严惩戕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凶手。舆论对我国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现象展开热议,如清华大学教授郭于华认为,该事件引发公众大怒,大背景源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处于很危急的状态,相关机构并未真正做到保障消费合法权益。不少网民还调侃此次事件,诸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却倒在了学校的食堂”等网络段子被广泛传播。
2. 质疑地方政府未尽监管职责 怀疑背后存在利益勾兑
事发后,大量网民和部分媒体质疑当地学校食堂存在监管缺位问题。中国经营网评论指出,学校食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却一直未被发现,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学校对食堂承包方的监管,完全是处于缺失的状态;微信公众号“南都周刊”文章也认为,该学校食堂被授予“省级示范食堂”的称号,然而却被曝出操作间脏乱不堪,不仅“打脸”地方政府,也暴露出当地存在监管缺失问题。微博大V“@阿川牙医”称,温江区市场管理监督局许科长在事发前一周还引荐人去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学习,希望相关机构彻查此事件涉及的官员是否有渎职不作为问题。
3. 质疑当地官方处置将“维稳”工作泛政治化
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当地政府的“维稳”做法遭到舆论猛烈批评。如网民“@HoneyJenny_琦琦”质问道“这么大的事件,微博居然没有上头条,视频全部被删除,我想知道鸡毛蒜皮的事都能上头条,为什么摧残祖国小花朵这么大的事却被隐藏?”尤其是警方对学生家长喷辣椒水驱离的行为,招致舆论诸多不满。微博大V“@胡锡进”评论道,家长的愤怒非常值得理解和同情,希望当地政府处理事情的原则首先要急家长之所急,而不是把两会期间的“维稳”放在第一位。此外,不少网民要求当地政府对出动警察“维稳”的做法等作出回应,如网民“@离散样本”追问道“警察为什么要用辣椒水?群众的哪些行为是过激行为?”
4. 建议完善法治保障 落实校长陪餐制度
针对该事件爆发前后存在的问题,媒体及法律业内人士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法制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法治是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的唯一选项,有关部门应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加强日常监管,把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和院长责任制落实到位。二是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潇湘晨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建议相关机构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多些警惕,一旦发现相关问题苗头,就要在第一时间内积极调查处理,不让问题积累恶化失控。三是建立敏感问题常态化解决机制。《北京日报》发文称,极低的造谣成本、极高的社会反馈,极易成为某些剑走偏锋者的选择,倘若不坚决制止、依法惩处,会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法治权威。四是落实校长(园长)陪餐制度。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陪餐制度的有效性需常态化运转才会体现,各地相关机构应对该制度施行细节问题作出部署,并留出足够的监督渠道,确保制度落地。
【舆情解析】
这起引发全国舆论关注的重大舆情事件,经过官方严密认真的调查后被证实系虚构事件,相关涉事人员将面临法律的严惩。回顾整个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分析其生成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理解校园食品安全类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内在逻辑,为舆情应对工作提供参考。
1. 内在因素: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容易牵动社会敏感神经
教育、食品安全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叠加两重敏感因素,更容易引发舆论关注。在“有图有真相”的网络时代,网传照片中变色的鸡腿、发霉的毛肚等,也对公众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高额学费配套“发霉食材”,教育逐利与道德经营、监管缺失与责任追究过轻等等,对舆论心理产生强烈刺激作用。此外,此事牵涉人员甚广,涉事承包商服务四川20余所学校,覆盖10万余名学生,导致相关事件一经曝光即震惊舆论,从事发地迅速扩展至全国。
2. 外在因素:线上线下联动促使舆情量井喷
信息在网络曝光后,线上和线下交互作用,迅速引爆舆论。一方面,线上多家主流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予以关注推转,《中国经营报》等媒体线下对涉事企业背后利益链进行调查报道,提供舆论讨论的话题;另一方面,线下家长维权、政府部门处置等内容也不断上传,以家长群体为主的微信群、朋友圈成爆料主体,也在不断地丰富爆料内容,致使舆情信息量在短时内呈现井喷态势。网民在权威发布未到场时,进行自我信息补全,对舆情事件进行网络画像,令舆情传播一度呈现戏谑化、情绪化、泛娱乐化等特征。
3. 催化因素:谣言传播和处置工作加重舆情发酵程度
在舆情发酵过程中,也伴随着网络谣言的传播,比如“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学生出现严重身体健康问题”“学校家长卧底食堂拍摄照片”“群众在温江政府门口与保安对峙、冲击政府”“有家长维权跳楼身亡”等,尤其是一些张冠李戴的图片和视频,在微博和朋友圈流传甚广,加重了网民的不理性情绪。此外,当地警方在处置中使用辣椒水并强制带离维权家长等做法,在网络产生了强烈质疑,被认为反映了两会期间地方政府以维稳为主导的治理思维。区领导戴名牌手表、食堂责任人用名包等衍生舆情,也增加了舆情处置的复杂程度。
4. 群体心理因素:调查结果反转令舆论难以短时间接受
官方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封存食材并无特别异常,整个事件系有人虚构拍摄造成。这一调查结果超出多数网民的意料,舆情出现明显反转。而在此之前,包括媒体、微博大V等在内的主流舆论都集中在对学校食品安全的口诛笔伐。虽然官方通报详实有据,并附有事发现场视频等有力说明,但是舆论基于先入为主的逻辑认知,很难短时间内理性接受客观真相,并产生潜意识的抵触情绪和怀疑心理。这也导致官方调查结果公布后,质疑声音一度抬头。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9年第9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王灿 胡堃 石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