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2020年以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始终坚持厉行法治,坚定不移将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法治四川建设呈现新态势、迈上新台阶。
这一年,四川注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联动发力,一体化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工作。
这一年,四川把切实增强法治建设成效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作为依法治省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法治四川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这一年,四川坚持务实创新,积极开展“1+8”示范试点工作,抓住关键要害和薄弱环节,着力探索法治建设有效路径。
突出政治引领
强化党对法治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四川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坚持把全面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持之以恒抓深化、抓推进。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研究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时,把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一体谋划;各级地方党委切实加强对本地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将法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常委会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四川贯彻落实意见,强调要坚定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治四川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到法治四川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筹备谋划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央作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后,四川省出台专门文件,组织开展“区域协调发展法治保障研究”,高位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建设。与重庆市建立区域立法协同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协同立法,防止立法差异造成经济融合发展壁垒。深化执法司法联动,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加强执行指挥系统和财产网络查控系统有效对接,构建一体化警务合作机制,共同打击破坏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川渝两地跨省通办事项意向清单和外商投诉处理协作机制,加快构建川渝法律服务联盟,积极打造区域法治、法律服务、监管安全、法治人才“四个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迅速行动,赓即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国较早出台疫情依法防控《工作方案》,率先开展依法防控问题及对策系统性研究,率先成立合法性审查、重大纠纷调处指导等5类法治专业小组,进驻一线、从源头上抓好防控文件审核、矛盾纠纷调处和风险防范;及时制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指引、出台审判工作指导意见和防控案件检察监督指引;全覆盖立体式开展“疫情防控、法治护航”系列宣传活动。
坚持务实创新
有力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工作
“太快了!简直没有想到!令人惊讶!”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泸州某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某在50分钟内就拿到了新公司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不禁连连称赞。
这是泸州市龙马潭区行政审批局在全国首创的“准入即准营”清单制,申请人在获得营业执照的同时,按行政审批机关告知的内容作出承诺,即可当场取得清单内的许可证件。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四川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推进乡镇(街道)扩权赋能。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创新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交叉审查和专家协助审查,建立合法性审查清单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着力推进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推进严格公证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智慧执法平台建设,探索推行“一目录”“四清单”的包容审慎精准执法。公开选聘30名省级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
在加强地方立法上,坚持地方立法工作向省委请示报告制度,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等重大立法项目的统筹协调,优化立法项目立项论证机制,组建行政立法咨询专家库,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立法,开展涉及民法典、食品药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等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审议通过《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四川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等省级地方性法规12件;扎实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制定相关规定,将法院、检察院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建立专家审查工作机制,建成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
在强化司法公正为民上,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健全法官、检察官选任及员额退出机制,累计产生员额法官、检察官1.3万余名;完善司法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探索建立执法司法态势监测指标体系,创新建立案件评价机制,开展“万案大评查”;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相互衔接的多层次诉讼体系,全面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探索构建智慧政法体系,实施《四川政法智能化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探索形成整治违规参与经营活动的“三界定四步查五到位”工作法等经验。
在纵深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上,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和“七五”普法总结验收,清单式明确45个省直部门(单位)普法责任;创新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举办民法典学习交流活动4.2万余场次;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四川省“十四五”专项规划,基本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分色预警、分级管控、分类处置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出台《四川省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2020—2022年)》,发布《四川市县法治指数》,制定民法典实施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学法制度的指导意见》,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8个、居全国第二;在全省14个市(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开展十大行业领域乱象整治。
聚焦基层基础
夯实法治建设落点支撑
四川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四川,面向全国,针对当前全面依法治县系统研究比较薄弱、路径方法探索相对不足,法治突出问题解剖不深不透的实际,下决心抓试点、夯基础、破难题、找路径。
四川省委将开展示范试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部署,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创新开展“1+8”示范试点,即在成都市成华区等14个县(市、区)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在省财政厅等24个省级部门(单位)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8个具体问题,着力强化全面依法治省薄弱环节,创新探索基层法治建设有效路径。
《通知》明确,在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上,要以《四川省全面依法治县(市、区)示范试点工作导引》为基础,采取“四个一”模式,即一位省级领导、一个省直部门、一所高校、一名资深律师共同联系指导一个示范试点县(市、区)推动工作,深挖问题症结,完善方法举措,加快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全面依法治县各项工作整体提升。
近3个月来,14位省级领导研究部署,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各示范试点单位迅速行动、积极推进;省委依法治省办注重抓统筹、促落实,分类分层举办示范试点专题培训,组织牵头部门召开了有关合法性审查、行政裁决、行刑衔接等专题会议;从方案结构、方案内容等8个方面,认真审查各示范试点单位及部门实施方案并出具备案审查意见书,跟进加强工作指导,确保示范试点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示范试点坚持整体联动、高位对标,力争通过一年努力,集中解决一批法治突出问题,构建一批法治四川建设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全面依法治县成功经验和模式,努力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四川智慧和力量。”四川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说。